教學理念 |
瞭解自然界生物生生不息的法則,以尊重的態度,面對周遭自然環境。 啟發對環境改變的感受與其原因的探究。 |
教學目的 |
1. 在閱讀過程中能引發學生尊重自然的思考。 2. 透過影片討論與啟發學生尊重自然進而保護生態的意識。 3. 探究人類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力。 |
教學內容 |
在「台灣-我的家」單元進行前,老師以語文科課文「熊與鮭魚」作為環境與生態教育的契子,並詢問學生對台灣目前居住環境的認同滿意度,以掌握學生對此議題的感知程度。在專題進行中,透過影片欣賞、文章分享、議題討論等形式,漸漸引導學生思考台灣的居住環境與潛在危機。過程中,學生藉由議題的小組討論,漸漸發展出「台灣-我的家」專題的深度思考,並完成「天災還是人禍」Seeing Reason,以及「台灣居大不易??」、「台灣居好幸福??」Visual Ranking,最後,請小組針對自己的「天災還是人禍」Seeing Reason、「台灣居大不易??」、「台灣居好幸福??」Visual Ranking做報告,完成一篇環保議題的作文。評量重點在於學生能否體認環保的重要性並明確表達自我意見,並以此為基礎完成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