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
1.以統整的方式,期使學生對知識有系統性的理解,並活用於日常生活中。 2.接續前一個章節對國土規畫、環境倫理的探討課題,本節整合前三節課,從台灣多樣面貌與整體生態的多樣性出發,並利用國家公園與自然保留區做引述,特別針對「永續發展」概念,讓學生了解其重要性。 3.以宜蘭的生態旅遊為例,讓同學了解:環境事件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常與人口政策、農業、貿易政策,社會教育、福利有關,這些環境危機存在著競爭與不平等,要保育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我們必然要以寬廣的胸懷,在保育和發展之中取得平衡點,思索物種的存在價值、未來及現代人的需求,以有智慧的方式經營這個地球。 |
教學目的 |
一、 了解台灣自然環境的豐富與多樣性,與其所孕育的生態體系容易受破壞之因。 二、 認知國家公園與其他保留區的意義與重要性。 三、 了解多樣性台灣何以被稱為寶島,同時理解寶島遭受環境污染的原因與可能解決的做法。 四、了解台灣永續經營的重要性,並學會運用在宜蘭的生態旅遊上。 |
教學內容 |
1. 展示台灣特有物種的照片,並配合課後活動紀錄說明。 2. 請學生分享生態旅遊的經驗與相關景點的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