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
國中的課程安排緊湊,並無較長的彈性課程供師生經營人為的農事體驗課程,但是如果校園可以營造成較自然的環境,讓其他生物在校園生活,便可提供師生教學的素材。本校的地理環境依山傍海且每年春天多雨潮濕,許多野生植物茂盛成長,可跟學生分享討論這些植物與人類的關係,如飲食或童玩。另野生的鳥類如五色鳥、台灣藍鵲、紅嘴黑鵯、烏頭翁皆在校園中活動,甚至連續兩年台灣藍鵲在校園中庭的茄冬樹築巢,陰雨天時總見藍鵲在校園中覓食、飛翔的美麗身影,藍鵲成為全校師生注目焦點。趁此機會,安排春天的校園尋寶課程,帶學生走出教室,在校園中觀察有那些植物可以提供那些用途,及觀察校園有那些鳥類出沒,認識這些鳥類及其生活習性,並讓學生討論為何這些鳥類會選擇在校園中生活,進而討論如何營造一個其他生物願意進住的校園環境。 |
教學目的 |
1. 認識春天可供人類利用的校園植物。
2.認識五色鳥、大冠鷲、紅嘴黑鵯、烏頭翁、台灣藍鵲的外型及鳴叫聲。
3.思考討論營造其他自然生物願意一同生活的友善校園環境的行動策略。
|
教學內容 |
一、認識春天可供人類利用的校園植物。
二、認識五色鳥、大冠鷲、紅嘴黑鵯、烏頭翁、台灣藍鵲的外型及鳴叫聲。
三、討論營造其他自然生物願意一同生活的友善校園環境的行動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