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
台灣是『蝴蝶王國』,蝴蝶也是身邊常見的昆蟲,但是相信有不少人對它的長相畫不出個所以然,因此設計了這個以觀察蝴蝶為主題的學習活動藉著活動的設計引發概念衝突,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後能對『蝴蝶』有更深刻完整的認識。 |
教學目的 |
1.了解自我對蝴蝶迷思概念存在。 2.認識昆蟲的特徵。 3.觀察後說出蝴蝶觸角的特徵、位置與數量。 4.觀察後說出蝴蝶腳的特徵、位置與數量。 5.觀察後說出蝴蝶翅膀的特徵、位置與數量。 6.能修正先前的錯誤,正確畫出蝴蝶的觸角、腳、翅膀的位置與數量。 7.能了解蝴蝶名稱的由來 。 |
教學內容 |
一、準備活動 (一)引起動機:藉由「蝴蝶」這首歌讓學生用藍筆畫出印象中的蝴蝶。 (二)學生分享蝴蝶的長相。 (三)引導各組學生發現彼此蝴蝶概念的衝突並歸納出可接受的暫時性概念。(1-2-5-2) 二、發展活動 (一)昆蟲的概念 *觀察歸納出昆蟲間的共同點。*蝴蝶也是昆蟲嗎? (1-2-1-1) (1-2-2-4) (二)蝴蝶觸角、翅膀、腳的特徵、位置與數量。? *除了頭、胸、腹外蝴蝶還有哪些部位?(2-2-2-2) *1.蝴蝶的觸角像什麼? 2.蝴蝶有幾根觸角? 3.蝴蝶的觸角長在哪裡? *1.蝴蝶的腳有幾節? 2.蝴蝶有幾隻腳? 3.蝴蝶的腳長在哪裡? *1.蝴蝶的翅膀看起來像什麼? 2.蝴蝶有幾對翅膀? 3.蝴蝶的翅膀長在哪裡? 三、綜合活動 (一)用紅筆修正先前畫出的蝴蝶。 (二)作業:回家用利用紙黏土與其他資源回收物品做一件蝴蝶立體模型。 (三)了解蝴蝶中文的由來,利用課餘時間查詢蝴蝶的英文名稱及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