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
設計者之前所接觸到的環境教育,大多是教學者一昧的進行知識性的講述宣導方 式,要求教學對象無條件全盤接受其環境理念,但教學對象並無真正內化,故設計以「社會性科學議題(socioscientific issues, SSI)」的教學方式,讓教學對象對 環境教育議題深入討論後,能真正的瞭解,環境保育在面對經濟發展…等各種因
素所帶來的衝擊,並建立正確的環境觀。 |
教學目的 |
1.認知方面
1-1.能知道企鵝是屬於鳥類,且僅分布於南極大陸或接近南極大陸的高緯度寒冷
地區。
1-2.能指出設立「動物園」可能會對動物本身與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例如:動物
健康、生態環境、社會經濟、休閒娛樂等層面的優缺點。
2.技能方面。
2-1.能從報章雜誌、網路媒體的報導思考「成立動物園」相關問題。
2-2.能利用網際網路、書籍、報紙等方式蒐集與彙整「成立動物園」的相關資料。
2-3.能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習觀察、與他人溝通表達的能力。
2-4.能對議題提出多種看法,進而增進非制式推理思考、作決策的能力。
3.情意方面
3-1.能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培養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並完成小組任務。
3-2.能關注生活事件,培養科學態度與價值觀。
3-3.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傾聽別人的想法,對於別人的想法能提出有理由的批判。 |
教學內容 |
活動一:企鵝館在台中
一、引起動機 二、討論與分享 三、課後學習與準備
活動二:有話大家說-企鵝篇
一、引起動機 二、討論與分享 三、課後學習與準備
活動三:台中企鵝館之我見
一、引起動機 二、討論與分享 三、課後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