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
從我們的教案名稱「Eagle 好年冬?雀道天涼好個秋」可以看到我們的教案有幾
個主角,分別是老鷹、好年冬、麻雀。
「Eagle 好年冬」是「一個好年冬」富饒趣味的諧音,但其後的問號卻有如激
問法一般值得讓人深思,因為「好年冬」是一種毒性高的殺蟲劑,常見於臺灣農田, 尤其在臺灣高屏地區所種植的紅豆,更是廣泛使用「好年冬」做為殺蟲劑,而它可
以說是這個教案的主角,上演著一段麻雀、老鷹與好年冬的愛恨情仇。
於是我們想藉由這個教案傳遞美麗的價值給中高年級的小朋友,希望在他們小
小的心靈中埋下愛護環境的種子,也希望能夠帶給他們更多看這個世界的角度。
|
教學目的 |
覺知(Awareness/現況分析)
1.能認識生活中大自然的聲音,提升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
1-1 能察覺生活中動物的叫聲
1-2 能回想生活中常見鳥類的叫聲
知識(Knowledge/學理探討)
2.能認識好年冬的使用
2-1 能知道好年冬為一種廣泛使用的農藥
2-2 能知道好年冬可以用來減少鳥類及昆蟲對紅豆田的損失
2-3 能知道好年冬對土地及生態的破壞
3.能習得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係
3-1 能了解紅豆、麻雀與老鷹三者的生態地位與食物組成的關係
3-2 能認識物種間物質與能量於食物鏈的移轉情形
3-3 能知道生物累積的過程
技能(skill/議題探索)
4.能找出友善環境的生活方式
4-1 能辨別對環境友善的綠色食品
4-2 能表達對生活環境的觀察與感受
4-3 能蒐集生態農法的環境資訊
5.能具備搜索環境資訊的能力探索解答
態度(attitude /價值澄清)
6.能了解不同物種於生態系中都有其獨特價值與相應的生態地位
7.能判斷農藥對環境所造成的正負面影響
7-1 能理解農民對農藥的依賴性
|
教學內容 |
第一堂課
1.利用逐漸消失的動物聲音,引起學生對大自然生態的關注
2.講述臺灣案例,並讓同學配合劇本演出
3.討論劇本中農藥與生態間的環境問題
4.請同學蒐集有關生態農法的環境資訊
第二堂課
1.回想上堂課所提到的內容
2.利用上堂課的案例講解食物鏈及生物累積的觀念
3.進行遊戲讓同學深刻體會農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4.分組發表上堂課回家蒐集的資料
5.老師總結兩堂課提到的內容並統計各組得分、發放獎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