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
由親近周遭的自然環境出發,透過各種活動親近自然,並和自然作朋友,進而達到了解自然,養成愛護自然的態度。 |
教學目的 |
一、 認知方面 1、透過校園實地觀察,了解校園裡小動物的種類和生活習性。 二、技能方面 2、運用五官觀察生活周遭的小動物,運用視覺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透過蒐集自然物,製作拼貼小動物造型,培養創造發表能力。 三、情意方面 4、透過親近校園樹木、花和草活動,由喜歡而愛惜樹木、花和草,並能察覺樹木、花和草有很多種類。 5、透過「蒐集」、「製作」等活動,加深對花、草和樹木的興趣和認識。 6、學習欣賞與分享他人作品的態度。 |
教學內容 |
◆發展活動 1、蟛蜞菊:教室外的小菊花,黃色。 2、白千層:特殊的木質部構造、花朵特徵、落葉的氣味。 3、茄苳:校門口的老樹,落葉堆肥是昆蟲的家;果實可食用,味道澀。 4、水黃皮:果實堅硬,校園圍牆座落一排。 5、鳥巢蕨:豐厚的孢子囊,狀似毛毛蟲。 6、龍舌蘭:一年一度的開花季節,讓孩子觀察到花開、花落及向下開展的花苞。 ◆綜合活動 1、遊憩區停留,歸納校園植物的特色。 2、發表對植物的特殊感受及印象。 ……第一、二節 結束…… ◆活動一:模仿自然---我是一棵大大樹 ◆活動二:觀察自然---人體照相機 ◆活動三:親近自然---看一眼,找一個來 ◆活動四:綜合歸納 …第三、四節 結束…… ◆活動一:昆蟲大觀園 ◆活動二:與動物躲貓貓 ◆活動三: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活動四:綜合歸納 ……第五、六節 結束……◆活動一:探訪秘密 ◆活動二:大自然拼貼……第七、八、節 結束…… |